国内有没有delta变种(还没有)
Delta变种还是挺吓人的,那么目前情况下国内有没有delta变种?有没有delta变种可以参考,大家收藏分享一下!
国内有没有delta变种?
最近,一些新感染者的数量当地民众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各地都在全力保障群众健康,预防重大疾病。 delta变体在中国是否仍然流行?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应该如何使用?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进行解答。
Delta变种在我国还流行吗?
最近网上有传言说Delta变种和Omicron变种在我国部分地区都流行.
对此,病毒迪研究所所长徐文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事说,根据实时动态监测,目前未发现Delta变异体在中国流行,也未发现Delta变异体和Omicron变异体出现毒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共监测到9个新冠病毒流行亚进化枝,均属于Amicron突变株。
中国是否出现新的突变毒株?
徐文博介绍,从12月初至今,中国疾控中心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抽样调查1142例,发现奥氏突变株BA.5.2和BF.7在全国流行中占绝对优势,两者之和超过80%。此外,还有 7 个 Aomecron 变异株的亚进化枝也很流行。
徐文博介绍,没有ch这些亚支中发现了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而且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12月,共发现31个Omicron突变株亚进化枝传入中国,其中BQ.1、XBB等亚进化枝在国外传播较快。
不同的变异毒株会不会导致再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人体会在半年内被感染。会有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二次感染的概率极低,即使感染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新的突变株,或者新的亚进化枝表现出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会导致再感染。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通常症状越轻lly,而且间隔时间越长,症状越严重。所以这一轮疫情过后,大家还是要注意健康防护。
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应该如何使用?
王贵强介绍,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在发病或感染确诊后可尽快使用,一般在5天内。
王贵强说,这种抗冠状病毒的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很多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表明此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危重患者的疗效不明显。
Delta 变体的特征
德尔塔(Delta/δ)毒株是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中最重要的病毒变种之一。看,Delta毒株具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增加的特点:
1.传播能力强:Delta病毒的感染力和传播能力得到显着增强,传播能力较以往毒株增加一倍,英国发现的Alpha毒株传播能力增加更多超过 40%。
2.传播快:Delta毒株感染后潜伏期和传代间隔缩短。显著地。相当于之前的毒株感染的患者数量每4-6天增加2-3倍,Delta毒株感染的患者数量每3天增加6-7倍。
3.病毒载量增加:PCR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埃德说,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明显增加。意味着发病后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患者比例高于发病前,且转重症或危重症的时间更早,患者核酸转阴所需时间将延长.
虽然Delta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部分会避开中和抗体抑制免疫反应,但确诊病例中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比例明显更高重症或重症的接种人群,说明国内常用的疫苗对Delta毒株还是有效的。
德尔塔病毒六大特点
目前大众公认的德尔塔病毒六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增强、病毒载量高、症状轻、典型、治疗时间长、和让步的变化密切接触点。
1.传播快:潜伏期由过去的5-6天变为现在的4天以上,传播间隔由过去的4-5天缩短为3天。
2.传染性提高:与其他病毒株相比,Delta病毒的传播速度和传染性提高了一倍。
3.高病毒载量:研究表明,感染δ毒株的患者病毒载量比感染原始毒株的患者高出1260倍。患者呼出的气体具有剧毒,对受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的检测显示病毒载量显着增加。
4.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早期无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不典型症状。
5.治疗时间长:患者核酸“转阴”所需时间p时间长,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时间也较早。
6.密切接触者概念的变化:以往的密切接触者是指感染者发病前2天与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内的人有过接触。对于delta突变株,发病前4天与感染者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物有过接触者,均为密切接触者。
由于病毒升级,公众必须增强防范风险和隐患的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遵守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自觉遵守防疫措施,配合查码测温,不不聚集,尽量避免到密闭、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提倡使用公勺公筷。
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4.做好健康监测。如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及时向单位和社区报告,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